商品别名 |
大明宣德炉私下交易 |
面向地区 |
产地 |
北京 |
|
适用送礼场所 |
展销会 |
制作方法 |
纯手工 |
不同时期的宣德炉在精度和质量上都有不同侧。明炉重韵味,不管是整体或者细部的设计,都耐人寻味。明末清初的炉有拙朴的厚重感。雍正时期的炉线条柔和,而乾隆时的精炉工艺水平达到历史高点。值得注意的是,宣德炉底款的“德”字心上没有一横,当时有“省一德”之称,经多方查证,也有不省一横的。 [2]
包浆色泽
真品包浆温润,宝气内蕴,长时间不变。伪品包浆枯藁,有的像油漆,越放久越耐看。旧说有五色,分别为佛经纸,栗壳,茄皮,棠梨,褐色,其中以佛经纸色为。上海朵云轩95年拍品中有一铜炉(高19.2厘米),其色泽就能达到佛经纸色。此外,一些使用了特种工艺制造的洒金、错金铜炉,其价值要比一般的铜炉高数倍。
铸工造型
宣德炉
宣德炉
真品铸工质量平均,铸工相当精。伪品铸工不平均,有地方好有地方差,或者铸工粗糙。造型以古雅浑厚为上,有耳足的比无耳足的要好,铸工越精越好。以大小而言,径8-12厘米的炉常见,属于小号;径15厘米左右的炉是中号,数量比小号少,但价值比小号高;而径大于20厘米的炉是大号,工艺精者稀见,价值也很高。在同样尺寸的情况下,炉越重价值也越高。如友所藏的明末清初的宣炉,径只有15.8厘米,而重量可达7斤,是该尺寸铜炉中的超重量级选手,价值要比普通的重3斤的高数倍
内腔特征
宣德炉的造型只是它的外形,其内腔亦有欣赏和断代价值,反映了匠心和时代的审美情趣。感觉明匠更注重内腔的造型设计,尤其想表达炉腔的纵深感(横向的和竖向的)。横向的纵深感以弧线大来体现,竖向的纵深感以炉腔深来表达:炉壁不等厚,上下厚,中间薄;炉口壁直,向内腔过度有棱角;内腔底低;内腔底面径小;内腔的凸处低于外形的凸处。
仿品鉴别
1、当代仿。宣德三年宫廷封炉不铸之后,当时的监造者将原来的工匠再集中起来,另行铸造。由于原料不足,风磨铜已经用完而不复出,铸工只能以黄杂铜代之,虽做工与以般极尽。形态更为多变,但铜质终于不及。同时底款有了变化。字数增多,为“大明宣德五年监工部官吴邦佐造”和“工部员外臣李澄德监造”等,楷款、篆款均有。
2、明代中期仿。明代中期的正德年间,朝野亦需用铜香炉,因宣德炉已经深入人心,遂沿用宣德炉的造型和款式或稍加变化。此时炉的特色是铜色泛黄,器身铸有伊斯兰文。明代中期伊斯兰文化大量传入中国,致使正德皇帝亦信奉起伊斯兰教,所以当时制作的工艺品如铜器、瓷器、景泰蓝及许多的物品之上多有伊斯兰文(回文)的出现,至明末铸造的宣德炉上亦沿此风,并且楷书、篆书并用。
3、明末和清初仿造。该时的工艺美术器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,所以宣德炉仿品制作亦美,并沿用明代的失蜡铸造法,但在造型上与明代相比,惟显灵巧而已。其胎亦厚重,色有暗红、橙黄等。款式上除了仿大明宣德款之外,还有署“袖云居”、“水云居”、“风月侣”等的篆书方款。
4、清晚期至民国时期仿。其铜质粗,砂眼多,炉壁薄,分量轻,有的以翻砂法浇铸,工艺更加粗糙。在北京前门大
139万成交,铜象耳宣德炉
款识:“宣德五年吴邦佐造”楷书款
此件香炉样式来源于明宣德炉,以金铜制成,炉身形制规整。直口,两侧置双象耳,象首粗眉杏目,长鼻直竖,表情自然细腻,循“太平有象”之吉意装饰,包浆沉稳,色泽典雅,敦厚之中不失灵巧,是为书房陈设雅器。焚香其内,历史的厚重之感随香外溢,仿若置身其中,随香而止,怅然若失。底书“宣德五年吴邦佐造”楷书款。带底座。
在古代铜器中,铜炉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品种,自从明代的宣德炉出现以后,这种器物更是备受人们的推崇,成为铜器艺术品中的主要器型,宣德炉在明代已是的珍宝,得之不易,文人几案间焚香清赏的日用香具,遂以此为上品,后世追崇向往竞相仿铸,尤以明中期至清代早期所制为精绝。近年来,随着名家旧藏铜炉价格的不断攀升,其行情水涨船高,铜炉的市场已十分成熟、稳定,成为中国古董工艺品拍卖市场的一个重要版块。2018年春拍虽未出现千万元的铜炉拍品,但铜炉整体的成交率却十分可观;尤其是内地铜炉的成交,更是让人刮目相看。
今年春拍,铜香炉的热度不减。香港保利拍卖上估价在20万至25万元港币的清早期胡文明款仿古炉、估价40万至50万元港币的清早期宣德款蚰耳炉等三座宣德炉全部成交。据藏家介绍,宣德炉的拍卖价格近些年来一直在往上走。2003年嘉德专场拍卖收藏家王世襄所藏21件宣德炉,共拍出1179.2万元,平均每件约56万元。其中的20座在2010年匡时秋拍“锦灰吉金王世襄藏铜炉”专场全部成交,总成交额9844.8万元,平均每件492万元。其中一座“崇祯壬午冬月青来监造”款“冲天耳金片三足炉”,在2003年中国嘉德秋拍时以166.1万元成交,到2010年北京匡时秋拍时则以1512万元成交,7年增值9倍。
大明宣德炉出手
规格数据
此炉为大明宣德时铸造,这一点从款识上可以看出。宣炉的款识以魏碑笔法书写,而魏碑的”德”字中间没有一横。此炉器形适中,包浆淳厚,自然。双龙耳姿态飘逸张扬,圈足古重朴拙。纵览全器,富丽堂皇,葆光斑驳,实在是宣德炉的之作,可登大雅之堂。传世铜炉包括两岸故宫藏品,出其右者亦是寥若星辰,。
历史成交
成交数据
2008年春季拍卖会创新高拍卖纪录,一件明朝宣德年间的三足盖炉以1.168亿港元成交(含佣金),刷新了中国金银器世界拍卖纪录。
近期浏览